8月6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副市長解冬等領導調研隧道股份與中建國際聯營體承建的澳門輕軌東線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實地考察了項目建設現場,并在C-SMART指揮中心為裝載自主掘進拼裝技術的數智盾構按下啟動鍵。
調研中,龔正市長對隧道股份在服務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進程中展現的綜合實力、科技創新與業務拓展能力表示充分認可,同時要求隧道股份認識澳門輕軌東線南段項目建設的標志性意義,積極打造精品工程、標桿工程;要把握大局大勢,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聚焦創新引領發展、數智綠色轉型、守牢安全底線三方面,進一步凝聚發展重點,優化發展布局,持續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加強資源整合能力;要堅持互利共贏,穩妥有序推進境外業務發展壯大,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服務國家戰略、更加注重防范風險,立足長遠發展、勇擔國企責任,以自身技術優勢與資源優勢,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為城市建設運營提供更多一體化綜合服務。
調研期間,龔正市長還聽取了隧道股份澳門輕軌東線南段施工進展匯報,并對奮戰在澳門重大工程建設一線的建設者進行慰問。
隧道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葛以衡
隧道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葛以衡陪同調研,并對隧道股份數智盾構核心技術、境外市場開拓情況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等做了具體介紹。葛以衡表示,隧道股份持續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及其服務模式,致力于為各地城市建設運營提供全產業鏈、高附加值的一體化綜合服務,賦能智慧城市高質量建設與發展。近年來,隧道股份緊抓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密切關注境外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情況,持續輸出基建領域的“上海技術”與“上海智慧”,全力為澳門、香港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實的技術支撐與更廣的專業服務。面向未來,隧道股份將繼續以先進技術優勢與一體化綜合能力,為各地城市高質量建設發展提供更優服務、創造更大價值,不斷為服務國家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隧道股份副總裁李波,隧道股份城建國際主要領導與新加坡區域市場相關負責人等領導出席會議。
8月7日,解放日報頭版對隧道股份大盾構“入海”澳門進行專題報道
造福澳門新城發展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以卓越的工作成果
彰顯STEC品牌底色
澳門輕軌東線是澳門交通網絡擴展的標志性項目,全長約7.7公里,計劃設立6個車站,連接關閘、新城A區、新城E區及現有的氹仔碼頭站,建成后可提供便捷穩定的跨海公共交通。
其中,由隧道股份城建國際與中建國際聯營體承建的輕軌東線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是該項目線路中唯一的單孔跨海盾構隧道,全長約3012米,采用直徑12.52米STEC國產大直徑盾構“澳氹1號”進行建設。盾構將依次下穿澳門新城E區海堤、澳門往內港航道、外部航道、新城A區海堤和AB通道,打通澳門跨海通道,顯著提升澳門區域交通的便捷性和連通性,加速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
上海技術
直面大型海底盾構掘進挑戰
由于工程所處區域地質情況極為復雜,盾構將面臨超長距離、復雜地層、下穿兩岸海堤等諸多施工挑戰。大約4至5層樓高的大型盾構機,將在澳門海底以小半徑急轉彎,并以豎向大坡度進行掘進,就如戰斗機的空中機動動作一般。
這臺重達數千噸的龐然大物,不僅要完成一系列復雜靈活的動作,還要把掘進誤差控制在“毫米之間”,且在海底沒有任何的“歇腳點”,這對盾構控制系統提出了極高要求。
為此,隧道股份城建裝備為盾構量身制定了仿形超挖刀、主動調節車架、可更換盾尾刷、自動導向系統和軸線自適應技術等一系列創新設計,形成了一套高效精準的掘進體系,大幅度提高盾構機的操作性能和適應性,確保盾構機能夠在海底高效、精準地完成掘進任務。
上海速度
服務澳門新城開發提級加速
澳門輕軌東線南段的建設施工涉及隧道股份旗下盾構裝備、構件生產、施工總承包等多個產業領域。在項目推進中,隧道人充分發揮“協同精神”,為工程高效、安全、高質量建成攜手拼搏。當前,輕軌東線南段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與現有氹仔線接駁的高架橋結構已施工完成,三個地下車站及兩段明挖隧道已進入結構施工階段,盾構機已順利始發,正在有序掘進中。
其中,作為始發井的ES6車站已開挖完成,正進行車站主體結構施工,累計完成40%;盾構隧道的管片已生產574環,累計完成超總量的37%,弧形件已生產319件,累計完成21%。
輕軌東線串聯澳門海、陸、空三個重要口岸。建成后,由關閘口岸到氹仔碼頭僅需15分鐘,這一工程將成為連接澳門半島至氹仔島的重要交通通道,便利居民出行。
不負重托,勇毅前行
以全生命周期一體化服務
以高水平的專業能力
為滬澳合作添姿增彩